各 關 節 損 傷
一 般 常 見 臨 床 症 狀
一、急性腰扭傷
急性腰扭傷是指腰部肌肉 . 筋膜 . 韌帶 . 椎間小關節 . 腰骶關節的急性損傷 , 既俗稱的〔閃腰〕。多發生於青壯年和體力勞動者。
根據受損部位的不同 , 臨床常區分為肌筋膜扭傷 . 韌帶損傷和後關節滑膜崁頓三種類型。
(一)病因病理
腰部在活動時 , 可由於肌肉突然扭轉 . 過分牽拉以致超過正常的活動範圍 , 或彎腰姿勢不當 , 負重前思想準備不足 . 在間接外力作用下 ,
可導致腰椎兩側竪脊肌腰骶關節部損傷 , 肌籤維及筋膜發生撕裂 . 痙攣 , 而出現疼痛等症。
(二) 臨床表現
本病由於扛檯重物腰部失閃或突然扭轉 . 牽拉 , 致使腰部肌肉損傷所致 , 隨既發生腰部劇烈疼痛 , 或出現臀部及下之牽涉痛 , 局部腫脹 , 肌肉痙攣 , 腰部活動不便 ,
俯仰轉側困難 , 甚至不能起床 , 可咳嗽 . 深呼吸時疼痛加重 , 腰部處於輕度前屈位。
二、半月板解剖體徵
位於股骨髁與脛骨平台之間的纖維軟骨,附著於脛骨內外髁邊緣,因邊緣較厚而中央較薄,故能加深脛骨髁的凹度,以適應股骨髁的凸度,使膝關節穩定。
分為內側半月板及外側半月板兩部份。內側較大,如 新月形,前後長,左右窄,其後半部與內側副軔帶相連,故後半部固定;
外側半月板稍小,似 “ O ” 形,前後 角距離較近,不與外側副軔帶相連,故外側活動度較內側大。半月板有緩衝作用及穩定膝關節的功能。
(一)病因病理
- 球類、跳遠、跳高等類的運動員、搬運工、礦工等,半月板較易損傷。
- 膝關節伸直時,內外側副軔帶緊張關節穩定,半月板不易損傷。
- 膝關節處於半屈曲位時,半月板向後方位移,故容易損傷。
(二) 臨床表現
- 撕裂性外力損傷:在膝關節半屈曲狀態下做旋轉動作時,股骨牽動側副軔帶,軔帶牽動半月板的邊緣部份而發生撕裂傷。
- 研磨性外力損傷:多發生在外側半月板,因正 常的膝關節可有 3 至 5 度外翻,外側半月板負重 較大,先天性盤狀半月板長期受關節面的研磨可產生外側半月板慢性損傷,常見為分層破裂。
(三) 診斷要點
- 明顯外傷史:關節劇烈疼痛、腫脹、屈伸功能障礙,因有觸痛感早期觸診較難
- 無明顯外傷史或慢性期:
- 行走及上下坡時膝關節疼痛,部份患者呈坡行
- 伸屈膝關節時有彈響聲
- 交鎖症狀:行進間突發劇痛,膝關節無法伸屈,狀如交鎖,將患膝稍微晃動或按摩 2-3 分鐘,可稍緩和並可恢復行進
- 患膝不腫或稍腫,股四頭肌較健側萎縮膝關節無法過伸和屈曲,關節間隙有壓痛。
- 患者俯臥位,患膝屈曲 90 度,醫者在足踝部用力下壓並作旋轉研磨,如半月板會疼痛,則為研磨試驗陽性,必要時可見議患者至醫院作“ 關節鏡檢查 ”
三、跟痛症
跟痛症又稱足跟痛,既足跟底部侷限性疼痛。臨床上以中老年多見體型肥胖婦女易患此症。多數患者由慢 性損傷引起疼痛,常伴有跟骨結節部的前緣骨刺,偶有 外傷史。推拿治療有較好療效。
(一)解剖生理
跟骨為足骨中最大的骨近似長方形,位於距骨的下 方。跟骨下的脂肪墊位於足跟部皮膚深層,跟骨下滑 囊位於脂肪墊深層,緊貼跟骨。跖腱膜及足部第一層 跖肌 ( 拇展肌、趾短屈肌、小趾展肌 ) 止於跟骨結節前 方。跟部的急慢性損傷均可引起跟骨下脂肪墊變性及 跟骨結節滑囊炎而發生跟痛症。
(二)病因病理
- 跟底部皮下脂肪纖維墊挫傷而引起部分萎縮變性,致使站立和行走時跟底疼痛。
- 跖筋膜勞損。跖筋膜位於足底部,附著在跟骨結節上,猶如韌帶負荷人體的重量,在行走時牽拉力最強,若經常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受風寒濕的侵襲,極易引起損傷,尤其是中年後跖筋膜逐漸發生退 行性改變,纖維組織失去彈性,而更易損傷產生局部 滲出等炎性反應,炎症產物刺激末梢神經則產生疼痛。進而可促使跟骨骨刺的形成。
- 跟骨骨刺。多發生於跟骨底面結節部分的前 緣,往往是由於跖筋膜和足短肌在其附著處受 到反覆牽拉引起炎症逐發骨刺形成。骨刺一般 度引起疼痛,只有當骨刺方向與著力點成斜角 時才會有足跟痛出現。
- 跟骨結節滑囊炎。當承重走路時,跟骨結節滑囊因受到骨刺刺激與擠壓而發生炎症,引起疼痛。
- 是因勞累過度致使足跟部筋骨損傷引起跟痛;
- 是肝腎虧損是造成足跟痛的重要因素。肝主筋,腎主骨,中年以後肝腎之氣不足,肝腎功能漸衰,既腎虛 無以生骨,肝虛無以養筋,筋骨隨之退化;腎主經脈繞行足跟,且受風寒濕邪的侵襲而導致跟痛。
(三) 臨床表現
本病患者以40~60歲之間較為多見,主要症狀表現為顯著的足跟疼痛。疼痛以晨起下床開始站立或走動時劇烈,活動後減輕,但久立久行後疼痛則加重,休息後又減輕。疼痛部位一般較局限,有明顯的壓痛點。可伴有足底脹麻或緊張感,疲勞後症狀加重。得熱則舒,遇冷痛增。
(四)檢查
- 局部可見輕度腫脹,有明顯壓痛點。跟骨基 底結節部的骨刺或跖腱膜炎,其壓痛點多在跟 骨基底結節的前下方偏內側;跟骨脂肪墊變 性,其壓痛點多在跟骨結節下方正中或偏後 緣;跟骨粗隆結節後上方骨刺或跟腱炎、跟骨 皮下滑囊炎,其壓痛點多在足跟後上方,跟骨 粗隆結節上,時可摸到增厚的滑囊等軟組織的 結節狀物;
- X光攝片顯示:足骨疏鬆,足跟後部及底部軟組織陰影增厚,在增厚的軟組織下方有時可見骨皮質輕度破壞 及腱止點骨唇增生,有時也能見到骨膜增厚。 一般可見到跟骨基底結節部有粗糙刺狀突或骨質增生。
(五) 診斷要點
- 多在中年以上發病,起病緩慢,可有數月或數年的病史
- 足跟疼痛,晨起後站立或行走過久疼痛加重
- 跟骨結節處有壓痛,骨刺較大時可觸及骨刺隆起
- 跟骨側位片可能有骨刺,但這並非診斷根據
- 跟骨骺骨軟骨病─ 好發於 8~13 歲兒童,足跟後方有 圓形腫脹,較硬並有壓痛。 X 光表現為跟腱附著部軟組 織腫脹。跟骨骨化中心的大小形態、密度以及內部結 構不規則,有時可見碎塊。
- 跗管綜合徵─為位於跗管內的脛後神經受壓引起的一組症狀。疼痛部位在足內側、跖側至足趾,為燒灼性疼痛,夜間較明顯,局部感覺減退,肌電圖現跖部小肌肉有纖顫。
四、肩關節損傷
肩關節由肱骨頭和肩胛盂構成,依靠韌帶、關節囊, 以及肌肉等軟組織相互連結,屬於球窩關節。所以,肩關節是全身活動度最大的關節,也是最不牢固的關節, 很容易發生損傷。
(一)病因病理
- 肩關節挫傷: 多見於突然跌倒,肩部受 直接暴力,或因碰撞肩部,使軟組織損傷、韌帶撕裂、局 部腫脹、活動受限制。在體操、投擲、排球、舉重等體育 項目中較為多見。輕度挫傷,經過休息可以逐漸痊愈。如果韌帶損傷, 軟組織或關節周圍有瘀血,未能及時處理,可以發生肩關 節周圍組織黏連,影響活動。如果暴力較大,或在跌倒時 患側手掌撐地,也可以引起肩關節脫位。此類情況投擲運 動員最易發生。 按摩治療適用於慢性肩關節損傷,肩部疼痛,肩關節活動範圍受限,以及肩關節半脫位(向前半脫位)。
- 網球肘: 又名肱骨外上顆炎。顧名思義,自然會聯 想到是網球運動的職業性損傷,實際並非完全如此,從病 理學來看,是肘部肱骨外上顆及其所附著的韌帶,長期勞 損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病變,所以,醫學上稱為肱骨外上顆 炎。本病多見於家庭婦女經常手提重物,或牽拉前臂動作 的操作工人。運動員中除了網球運動員易於發病外,羽毛 球、乒乓球(握橫板)和投擲運動員都可以發生。肱骨外上顆是肘部外側(橈骨側),主要伸肌的共同附著點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前臂伸肌總肌腱,會有不同 程度的退化性變,再加上勞動或運動,前臂旋轉用力不 當,或前臂伸肌群長期,反覆、猛力地收縮和牽拉,引 起肌腱附著點發生撕裂、出血、纖維組織形成,即可引 起本病。患病後,肱骨外上顆處出現敏感的壓痛點。用手握 物或擰毛巾時,疼痛加劇。但是並不影響肘關節的屈伸 活動。由於肌腱的纖維性變,常常合併腱鞘炎。因此, 在屈伸肘部時,可以聽到摩擦的聲音。中醫認為:本病 多因長期勞損,筋脈失於營養,或因肘部感受風寒,經 絡受阻所致。
- 腕部扭傷: 又稱橈、尺遠側關節扭傷橈、尺遠側關節扭傷(腕三角纖維軟骨盤損傷),多因摔倒時手掌撐地,或猛力旋轉 前臂,使尺、橈骨遠端分離,腕三角軟骨附著處撕裂,或 腕三角軟骨被撕裂。 腕部扭傷後,局部疼痛,前臂或腕部活動時,疼痛加 重,特別是旋轉腕部,或擰毛巾、洗衣服時,感到不敢用 力和疼痛。有時旋轉腕部時能聽到彈響聲,慢性患者多感握力降低、腕部軟弱無力,前臂中縫部位持續疼痛或有壓痛。
以上症狀,必須經由醫生診療後,配戴關節所需 的謢具來防範二度傷害 。
資料提供者:簡文德 老師
專業與學經歷 :聯合國國際交流醫科大學傳統醫學博士/ 國立中國醫藥研究所中藥培訓班術科老師/ 國立空中大學中藥培訓班老師/台灣省傳統整復發展學會副理事長/ 台北市傳統整復職業公會理事/高雄市政府勞工局職訓中心推拿班講師/ 台北縣蘆荻社區大學日常生活推拿班講師/寶楷醫療器材有限公司 榮譽顧問